第(3/3)页 老王看着面前的王英武,目中带着泪水,语气中充满了恳求: “先生您是从那里过来的,所以想请你帮个忙,帮我给他们的一封信。要是你能帮忙的话……” 不等老王把话说完,王英武就直截了当的说道: “先生,您只管把信给我,最好还有您的照片,您放心,等到了长安我肯定能够联系到他们的,南洋大学嘛,那里有学生联谊会,应该很快就会有他们的消息。” 闻言老王自然是感激到了极点,他连忙把那副和田玉的手镯塞给王英武,想要用其表示感谢,但是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先生,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毕竟,我的父亲他也非常想念他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您瞧,虽然我到了这儿,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去找他们,我能够体谅您的,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找到他们的,……” “先生,您是说您有家人在这边?” “是的,我父亲是皖省颍州人,他也是那个时候过去的。” 老王看着他,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您自己上门去找,他们肯定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这样,您把地址给我,我请几天假,坐火车过去,然后帮您找到他们,然后,再带他们来这儿,在这儿见面比在老家见面更方便一些。 也能省掉先生您的一些麻烦,” “这,这方便吗?” 王英武没有想到,买一样东西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这有什么不方便的,您能帮我,我当然也能帮先生您了,我们是互相帮忙嘛。” 老王笑呵呵的回答着,在得知对方姓王之后,老王便一拍腿说道: “这可巧了,咱们就算是认了门亲戚这样,我去上门认亲的时候,也好和当地说。” 有时候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巧合或者说机遇,在王英武从委托商店满载而归之后,老王就让单位开了一封介绍信,直接坐火车去了皖北。 从金陵到皖北,一路颠簸,先从金陵乘车去淮北,然后再转车去颍州,等到下了火车已经过去了一天。就在老王马不停蹄的想直接去目的地时却碰到了一个问题。 “什么?你说咱们这儿没有这个地方,不是颍州王老人集吗?” 在汽车站的售票处,老王探着头问道: “怎么会呢?信上写的就是这个地址,” “没有,说了咱们颍州没有这个地方,” “怎么会?麻烦您再查查,” “说了没有,就是没有,下一位,” “您再查查信上说了是咱们颖州王老人集,麻烦同志你再看看,” 就在老王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附近有人说到: “同志,那地方是现在已经不是颖州了,划到其他县了。你做到涡阳的车,中间会路过那……” “谢谢你同志,谢谢你同志,” 虽然知道了地方,但是因为每天只有一班汽车,所以要等到第二天,不过,老王并没有坐在那等着。 而是直接去了运输公司,很快就在运输公司找到了一辆下午去涡阳的卡车,花了5毛钱,就能搭上这班顺风车去王老人集。 老旧的美国卡车沿着颠簸的公路行驶了差不多将近一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这是一个破旧的过路乡镇。镇子上大都是简陋的土坯房,只有镇子中心有一些砖瓦房,那些砖瓦房大都是属于供销社。 穿着一身呢子中山装的老王刚下车不久,就被人当成从县里来的干部,很快就有本地的干部询问他的来意。 在得知他是从金陵来这里寻亲的干部时,立即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并且主动帮忙去寻人。 “谢谢,谢谢张同志您的帮忙。” “瞧你,老王同志你实在是太客气了,我们都是革命同志嘛,互相帮忙而已,而且家乡也欢迎像你们这样是在外地的同志,欢迎你们常回来看看,你不知道,家乡这些年变化大,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按老王的说法,他是父亲那一辈就离开这里,人老思乡,想回来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亲人。 因为有地址,很快就找到了他的亲戚。坐着公社的马拉大车,去村子里的路上,老王一直在寻思着如何向对方解释自己的身份,不过他并不担心,毕竟他的口袋里有王全福的照片。 当天傍晚的时候,老王终于到了村子里,在村干部的指引下,来到了王全福的家,还是那几间简陋的土坯房,不过与他描述的不同的是,院子里没有那棵大槐树,于是他就问道: “王书记,这院子里怎么没有大槐树呀?我记得我爹说过,当年院子里是有槐树的,” “不是早些年的时候,砍了嘛。你瞧这不就种上了吗?” 王书记一边说一边隔着篱笆墙,喊到: “三嫂子,三嫂子,你瞧瞧你家里来贵客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