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县令听说此事:想见见韩澈-《大唐首席谋士》


    第(2/3)页

    “草民韩澈,见过县尊大人!”韩澈连忙拱手行礼,态度恭敬。

    崔文彦抬手示意:“韩公子不必多礼,坐吧。”他自己走到主位坐下,目光落在韩澈身上,细细打量着。

    眼前的年轻人虽然穿着普通青衫,但眉目清朗,举止沉稳,眼神里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睿智,丝毫没有寒门子弟的局促。

    崔文彦心中暗暗点头,难怪王承嗣对他赞不绝口。

    “韩公子,此次漕运失踪案,听闻是你一手侦破的?”崔文彦开门见山,语气平和。

    “回县尊,并非草民一人之功。”韩澈坐下后,从容回道,“王大人信任,给了草民查案的权力,衙役们也鼎力相助,草民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哦?”崔文彦挑眉,“本县令听说,你从勘察现场到设下圈套,再到审出幕后主使,步步都算得极准,连捕头都自愧不如。王承嗣更是说,你比他见过的许多谋士都厉害。”

    韩澈心中一凛,崔文彦消息倒是灵通。

    他知道,这时候不能太过张扬,也不能过分谦虚,得把握好分寸。

    “县尊过誉了。”韩澈回道,“草民只是恰巧发现了一些细节,又运气好,刚好猜中了凶犯的心思。至于谋士之说,草民万万不敢当,只是喜欢琢磨些事情罢了。”

    崔文彦笑了笑,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韩公子太过谦虚了。改良渔盐之法,让乡邻们增收;开办义诊,救治百姓;如今又破了漕运大案,保住了朝廷粮草,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你一个寒门子弟,能做到这些,实属难得。”

    韩澈心中一动,崔文彦特意提到这些,显然是对自己的情况做过了解。

    他连忙说道:“草民只是想让家人和乡邻们能过上好日子,至于功绩,不敢奢求。”

    “好一个‘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崔文彦赞许地点点头,“如今乱世初定,百姓们最需要的就是你这样有心的人。本县令为官多年,最看重的就是民生。你改良的渔盐法,本县令也听说了,盐质比官盐还好,成本又低,若是能推广开来,对津门乃至沧州的百姓都是一件大好事。”

    韩澈听出崔文彦话里有欣赏之意,心里稍微放松了些。

    他说道:“草民的渔盐法还有不完善之处,而且推广需要朝廷批准,草民只是个寒门子弟,实在无能为力。”

    “你放心,此事本县令会向上禀报。”崔文彦说道,“沧州知府卢大人一向重视民生,若是知道你的渔盐法,定会支持。不过,你也要小心。”

    崔文彦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严鹤在津门经营多年,势力不小,此次你坏了他的好事,他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而且,严家在沧州乃至长安都有些关系,你日后行事,务必谨慎。”

    韩澈心中一暖,崔文彦虽然谨慎,但还是提醒了自己。他起身拱手:“多谢县尊提醒,草民记下了。”

    “你不必谢我,”崔文彦说道,“本县令只是惜才。你是个有本事的人,不该埋没在津门。此次漕运案,你立了大功,本县令会向沧州知府为你请赏,希望能给你谋个出身,也好让你更好地施展才华。”

    韩澈心中大喜,这正是他想要的。

    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在古代没有出身寸步难行,若是能获得官方认可,谋个职位,以后做事就名正言顺多了。

    但他还是保持冷静,恭敬地说道:“多谢县尊抬爱,草民只求能为津门百姓多做些实事,至于封赏,不敢奢求。”

    “你有这份心就好。”崔文彦满意地点点头,“关于漕运案,你再详细跟本县令说说,温彦博招供的内容,还有秦仲礼的去向,以及严鹤的所作所为,都不要遗漏。”

    韩澈便将漕运案的前因后果,从勘察现场发现痕迹,到推断内部人作案,再到设圈套擒获温彦博,以及温彦博招供的与严鹤、秦仲礼勾结的经过,一一详细禀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