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比起上部的《长津湖》,《水门桥》从大场面的战役,聚焦到了第七穿插连以及一座桥之上,从家国大义聚焦到了个人的抉择。 从小的视角出发,以便迸发出更大的共鸣力量。 而宁洛所饰演的伍万里,仍是影片中所有文戏的最终落点。 经历了《长津湖》中血与火的淬炼,《水门桥》中,伍万里已经从那个叛逆桀骜而又任性的“孩子王”,蜕变为一名相对合格的战士。 面对余从戎询问“杀了多少敌人”时,他的回答是,“不重要了,我要让你们都安全回家。” 说实话,相比于上部,《水门桥》中的伍万里,角色弧光弱了不少,存在感也低了不少。 至于表演难度,说降低也降低了,说提升也提升了。 降低是因为,经过《长津湖》的蜕变,《水门桥》一开篇,伍万里就已经是一名相对成熟的战士了。 直至结尾,其实也只是变得更成熟了一点。 性格转变并不明显,也不强烈。 想要偷懒的话,一个模板演下去就可以了。 但如果真要抠细节,其中的表演难度,比之《长津湖》中的几次剧烈蜕变,可能还要难上一些。 在《水门桥》中,伍万里在短时间内,直面了更多战友的牺牲。 这也迫使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成长,近乎摧毁般的重生。 而在这期间,由于他已经懂得了责任、使命,以及七连精神的延续,这让他在战场上,面对战友的牺牲时,无法全情释放和发泄自己心头激荡的情绪。那种逐渐汹涌的隐忍感,以及被粗暴且迅速催熟的压抑和痛楚,只能通过眼神、微表情,以及一些细微的小动作来表达。 其中的“度”很难掌控。 用力过猛,会让观众感觉苦大仇深。 用力过轻,又跟偷懒没什么区别。 宁洛有信心能做到,但不确定能不能做好。 年初已经拍摄完成的那些,关键节点的情绪转变和表达,他自觉做得还不错。 剩下的这几个,他也已经做好了情绪和肢体上的人物搭建。 总之,冲就完事儿了~ 摆烂不是他的性格。 而且,在演技这方面,老太太对他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非常严格! 他的每一部戏,老太太都会抽空带着他拉片,逐帧的对他进行审判,然后上刑。 方式就是,用她那张刀子嘴,戳的他心窝子呲呲喷血。 关门弟子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过好处就是,每拍一部戏,他都能从中汲取到十分充足的养分,促使自己飞速成长。 代价就是。。 痛! 太痛了!! 之后的几天,宁洛全身心投入到了剧组拍摄之中,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