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灰衣人没有出手,只是高高举起了一块令牌,看出是监察院的令牌,随侍在庆帝身边的姚太监一挥手,虎卫们才纷纷回刀,却依然将那名灰衣人围在中央,十几柄刀对着他,气势逼人。 “让他过来。” 听到庆帝开口,护卫们才让开一条道,让灰衣人走了过去,而灰衣人赫然是监察院双翼之一的王启年,是范闲的绝对心腹。 来到庆帝身边,王启年直接跪下行礼,沉声道:“陛下,山下叛军约有五千人,持弩,全员皆是箭手……” 这个消息直接证明了庆帝的判断,来袭之人的确是燕小乙的亲兵大营,毕竟也只有燕小乙这个九品上的箭手,才能将自己的亲兵大营训练成千里挑一的神箭手。 黑夜之中,五千神箭手来袭,而且据说燕小乙的亲兵大营还都是长弓手,也就不奇怪山下的禁军抵挡的如此吃力了。 “战况如何?” 王启年愣了一下,赶忙回道:“臣是在半山腰布防,上山时,叛军尚未攻上来,瞧样子,对方似乎是准备退兵。” 闻听此言,庆帝眉头皱了起来,好一阵之后,才幽幽说道:“有意思,仅有五千人便想封山,意图将朕围死在山上,燕小乙好大的胃口,看来不仅仅是他和他的五千亲兵大营。” 叛军势盛之时却忽然暂退,给禁军喘息的机会,其他人或许不明白,但庆帝作为马上皇帝,自然能判断出叛军的意图,给禁军收拢布阵的机会,怕的就是两军交战进入乱局,遗漏活口逃出大网,摆明是不让任何人逃出大东山,向四方州郡报信。 庆帝不禁有些好奇山下总领指挥的人是谁,毕竟以他对燕小乙的了解,燕小乙可没有这样野望和手段,所以庆帝很确定来人之中还有其他人。 庆帝没有在乎王启年,摆了摆手道:“你轻功不错,找个机会突围出去,下去吧。” 王启年下去了,却没完全下去,偷偷摸摸来到了范闲身边。 这是他们之前就商量好的,虽然没说过隐藏地点,但以王启年的本事,找到范闲根本不用费劲,毕竟整个大东山之巅,有利的隐藏地点就那么几个,更别说怎么寻找有利藏身之地的法子,范闲还是从王启年那里学来的。 阴暗里,范闲压低声音问道:“突出去没有?” “没有,六处十七人,全死。” “确认吗?” “确认,西南方和西北方有高手潜伏。” 那些可全是他的嫡系,范闲不禁心头一痛,强行压下悲痛,问道:“是东夷城,还是定王府的人?” 六处行走于黑暗之中,燕小乙的亲兵大营,不可能有完全抓住他们,能够在夜色中将他属下全部杀死,证明纳西人比六处的人厉害很多,而整个天下能远超六处剑手的人,只有定王府和东夷城。 王启年怎么也没想到自家上司会怀疑定王府,不禁愣了一下:“定王府的人怎么可能刺杀陛下?” “谁知道呢,那可是皇位,而且李承宗不可信。” 王启年又是一愣,斟酌道:“我不知道你从何判断,但依我看,应该是东夷城的人。” 范闲点了点头,“看来大宗师四顾剑也来了,庆国要乱了。” “什么意思?” 范闲并没有回答,只是看向了山顶石栏那边的庆帝一行人,神情莫名。 这一夜,除了隐藏在暗处的范闲和王启年之外,谁都没有睡着。 庆帝派了两拨护卫下山突围,均以失败告终,很显然山下不只有燕小乙的亲兵大营,必然是有东夷城参与其中,所以很多人心中都泛起了嘀咕,那个生产出天下最多九品高手的剑庐,到底派了多少人参与此次刺杀,四顾剑有没有来? 这个问题在第二天清晨得到了答案。 众所周知,大东山十分险要,除了一条长长的万级石阶,陡直入云中山巅之外,别无它路,若要攻上山顶,只能从石阶而行,而在石阶的狭窄处,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燕小乙率领的叛军之所以选择围住大东山,也是从逆向的思维出发,既然攻上山很难,那么就围住山,如此山上的人也很难下来。 所以到了天明时分,山上的禁军突围多次,也没能突破燕小乙设下的包围圈。当然,围住是围住了,叛军想要攻打上山也是半步都上不去。 且不提那些禁军,单单是大东山的一百名虎卫,就不是叛军能对付的,要知道七个虎卫就相当于一个海棠朵朵,那么要攻打上山,至少需要十四个海棠朵朵,而整个天下只有一个海棠朵朵。 这样的守卫力量,加上大东山的奇特地形,就算是燕小乙的亲兵大营再怎么精锐,想强势登上山顶,也是难如登天。 可以说整个天下,除了大宗师亲至,大抵也就只有定王府麾下的血衣卫才能攻上去。 毕竟如今血衣卫中,最低的都是八品高手,虎卫在他们眼里,也不过是一盘菜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