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于谦何乔新只是敬仰,想认识一下仅此而已,还没到要跟于谦混得地步,这辈子只要安安全全当个少爷,何乔新已经知足了,于谦与大明王朝的恩恩怨怨他并不想掺和。 不知道是谁把何乔新在文华阁作的诗印在了邸报上,几天时间传遍了大明的各个驿站,府衙。再加上传阅与流通,整个大明王朝的读书人都讨论起了这首诗和这首诗的作者何乔新。 京城于谦回山西的热度下去了,至少读书人和官员衙役们不再讨论,只剩下百姓们还在讨论,但是百姓们再讨论也影响不了什么。 皇宫内,一个威压十足的太监,喝着龙井新茶,泡茶的水都是去云雾山温泉送过来的温泉水泡的。 一个小太监正跟他汇报着京城的一举一动,就见这个太监听着就眉头舒展开来,脸上漏出了笑容。 把茶盏放下,对着小太监道:“王立啊,我的儿!这次的事办的不错,于谦这厮竟然上书十柬,跟咱家对着干,真当我王振还是当初的太子旁边的小伴伴。” 跪着的小太监王立听到王振的话松了一口气,知道这次自己出的主意出对了。 给王振行了一礼,小太监王立走出了王振的房间,房间内,王振把玩着茶盏,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自从何乔新的诗上了邸报,被读书人和士大夫争相传颂后,一连几天的时间,各种拜贴和诗会等等活动的邀请函就没有断过。 这让一直想低调生活,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事件主人公何乔新很是烦恼,不管是什么时代,出名了就是这样,连自由的时间都有狂热粉丝打扰,好在,这个时代还没有狗仔队,让何乔新的心里宽慰不少。 何乔新刚把手里的一堆拜贴扔到了桌子上,大哥何忠就拿着一封信走了过来,递给了他。 何乔新一看,原来是父亲何文渊的信,撬开石蜡,打开信封,取出里边的信,看了起来,信里说两淮盐案暂时告一段落,他即将不日折返回京。 何乔新思虑起来,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自古以来,盐都是国之重器,每个朝代盐都跟很多人牵扯的很深,何文渊作为行在兵部右侍郎,钦差经略两淮盐案,不过月余,恐怕是抛了几条小鱼给大明新皇。 父亲还好去的时间短,查的是被人抛出来的小鱼,不然,恐怕跟于谦一样,要被人背后弄那么几下。 看完信,发现何忠还没走,连忙问道:“大哥,还有其它时嘛?” 何忠神秘一笑,反问何乔新:“你还记得前几天那个文华阁诗会上,那个上台作诗那个丘八吗?” 何乔新一愣,随后就想到那天念大海的那个杨洪,这印象可深刻的很。 “大哥你是说杨洪,他怎么了?” 何忠端起刚刚何乔新给自己倒到茶盏里的茶,喝了一口,然后莞尔道:“那个家伙,走狗屎运了,不知道是谁跟咱们的小皇帝谏言,让皇帝以为他很有才华,今天我去参加诗会,诗会八卦的就是这个事,听他们说,小皇帝下旨意,封他为都指挥佥事。” 何乔新真的震惊了,不了解还好点,了解的真是有些说不出话来。 “啊!这……” 何忠看三弟震惊不已,接着说道: “还好,这丘八要回边关镇守了,不然京城读书人的风气就要被他搞坏了,我等秀才还有其他生员以后谁还敢作诗。” 说完,何忠像是想起了什么,看着何乔新,内心不由得想到,当然,不敢作诗的不包括三弟,三弟太变态了,每次都是传世名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