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种君臣之间相互对抗的例子不胜枚举,时间到了西晋,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着。 司马睿是封建皇朝中最少权威的一位开国之君。 他之所以能够称帝于江南一隅,不是凭借他本人的权威或者实力,而是因为他出身的西晋皇室在当时已成为汉族政权的象征。 只有在这一旗号之下,北方的大族才能在江南立足,南方的大族才能来自北方的各种势力。 在拥立司马睿的大族中,琅邪王氏的势力最强,影响最大,在司马睿建立东晋朝的过程中,他的所有政治活动和各项政策都与王氏家族的关系极大。 后来司马睿试图摆脱扶植者对他的控制,但是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这种努力不但没有成功,还终于引发了王敦之乱,导致他的受辱身亡。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 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睿,公元276年生于洛阳,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间,始受封为南安亭侯。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从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实权。 之后,司马懿分别派诸子出任境内几个重要地区的都督。 司马伷以宁朔将军之职坐镇邺城。 邺城是曹操封魏时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为屯兵屯粮的重镇。 司马伷被委镇此地,反映了司马懿对他的重视。 公元290年,司马觐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依例袭琅邪王爵。 同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继立的司马衷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 而在此时,司马睿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导,他的出现对司马睿登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王导字茂弘,出身于北方头等士族的琅邪王氏,公认的名士领袖王衍是其族兄。 王氏家族在司马睿的封地里是大户士族,而司马睿虽迟钝没有实权,但偏偏他的琅邪国在西晋里又是大国。 公元304年七月,“八王之乱”进入高潮。 东海王司马越挟晋惠帝司马衷亲征邺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