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迷雾-《抗日之铁血锄奸》


    第(2/3)页

    会乐里的长三堂子,历来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流氓大亨的婬乐场所,据说青帮大佬杜月笙在长三堂子请一次花酒,至少要花到五百至一千大洋。

    正是因为这样藏污纳垢的地方,除了访花问柳之徒外,形形**,代表着不同国家、组织的谍报员,为了掩盖真实身份也云集于此。

    而袁殊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却是为了向戴老板发送一份重要情报,他的电台,就藏于妙姐楼,妙姐楼的老鸨陈妈妈就是他的报务员。

    看到他进去后,凌风琢磨着,不管他是真的嫖宿窑姐,还是与谁接头,恐怕一时半会也回去不了,于是叫上一辆黄包车,直接回到公寓。

    他套开袁殊家的门锁进去一看,里面的布置名副其实地就是一个书香门第,除了简陋的生活必须家具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是书柜,里面摆满了世界各国的书籍,中国古典文学居多,进步和革命的书籍也不少。

    凌风明白,他敢于在书柜上摆上那些红色书籍,一定是经过鬼子同意的,毕竟这是在租界,袁殊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他现在的身份还是《华美晚报》的记者,并未公开投敌。

    袁殊出门的时候,身穿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整齐而光亮,看似温文尔雅,风流倜傥,但屋里却乱七八糟,这与他单身汉的生活习惯有关。

    但凌风发现,他家里乱中有序,别看书本稿纸从桌子上到地上撒了一片,脏衣服臭袜子到处都是,恐怕如果有人动过的话,他一看便知。

    凌风一直觉得,要想发现有人进入自己的房间,应该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才可以一目了然,但那无疑是提醒入室着要千万小心,别在房里留下痕迹而已。

    袁殊的这种布置,足以让任何入室者麻痹大意,一不留神,就暴露了自己的踪迹。

    凌风算是学到了一招。

    他把窃听器的发射器,安装在电话机的底座里后,一边蹲下身,用袖子擦着连他都看不到的痕迹,一边倒着退了出去。

    对于袁殊这样的老手,凌风提醒自己要格外小心。

    第二天一早,凌风起床后匆匆出门,来到大光明电影院路口的那家茶楼,按照龙可云的约定,把外套刚刚挂在衣帽架上时,忽然想起龙可云与他约定的时间,是下午一点。

    凌风自嘲地摇了摇头,觉得自己过于浮躁,一时半刻还无法养成一个真正特工,处变不惊的良好习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他顺手又把外套穿上,刚刚准备下楼的时候,却看到袁殊从一辆黄包车上下来,大步流星地走进茶楼。

    凌风转身回来,在一张台子上坐下,示意伙计泡了一杯茶。一会儿袁殊便走了上来,漫不经心地把外套挂在凌风刚刚准备挂在的衣帽架上。

    凌风一怔,心想:难道他是延安方面的人?他来这里,也是为了与龙可云接头?

    袁殊在隔着凌风有几个台子的地方坐下,让伙计泡了两杯茶,看样子是在等什么人。

    过了一会,一位年轻的时髦女人走了进来,热情地与袁殊打着招呼,她称呼袁殊为“袁大记者”,袁殊称她为“关姐”,后来凌风才知道,这位大美女原来就是才华横溢的著名女作家关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