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元庆一笑: “免了。我这次过来,是想起来一件事。张大,你们烧制玻璃的过程中,能不能把玻璃烧的厚重又结实,并且,做成这种形状。就是直接用玻璃代替窗户纸,将其用到窗户上。” “这……” 李易安和张大都是瞪大了眼睛。 李易安毕竟刚来玻璃厂没多久,还不是太懂其中技术,但张大却是行家里手,忙道: “将军,您是说,烧制玻璃的强度更高一些,做成更厚重的物品吗?属下之前还真烧出来过,让我想想,让我好好想想!” “不急。” 陈元庆笑着拍了拍张大的肩膀: “这是长远规划,先不着急,我这次过来,是让你们现在便烧制一些正常铜镜大小的玻璃片,然后,给我送到官厅去。就先造五十面吧!” “是。” … 回到官厅。 处理了一些关键军务,陈元庆便把自己关进了他的书房,并且让陈六子找来了大量稀奇古怪的东西。 什么银子,白糖红糖,硝石等等各种。 没错。 陈元庆正试图制作镜子。 后世,陈元庆刚毕业最早打工的时候,便在江浙一个镜子厂中打工过半年,对这一套流程并不陌生。 镜子背后的涂层,叫银镜效应。 主要是硝酸银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反应。 此时玻璃厂的噱头虽然已经是颇为充裕了,但陈元庆还是有点不太放心。 毕竟。 相比于精盐,白糖,包括各种纺织品这些刚需,玻璃器具究竟不是刚需生活品,总感觉差了点什么。 但是! 一旦镜子问世,这必然是最刚需的生活品! 张大他们玻璃厂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不到一个时辰,五十面铜镜大小的玻璃片便是送了过来。 而此时。 陈元庆的银镜溶液差不多也调配好了,忙是小心翼翼将其涂装在玻璃片的背面。 不多时。 陈元庆便在这个镜子中,看到了自己无比清晰的脸孔,嘴角止不住勾起高高弧度! 成了! 这一来。 陈元庆便彻底放下心来。 有镜子在,玻璃厂必将大杀四方! 很快。 陈元庆便派陈六子亲自赶去玻璃厂,让他们再烧制十几面两米高、一米宽的大玻璃片。 主要玻璃厂现在模具、产能都是有限,这个高度和宽度,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