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六章 怼内阁首辅-《大明威宁侯》
            
            
            
                
    第(2/3)页
    大臣中,许多人并不知道陈远,神色不一,望向缓步进殿的陈远,好奇的有之,鄙夷的有之,不屑的有之。
    “草民陈远,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高燧说,你有办法解决当前的难题?”朱棣发问,眼里也带着希冀。
    “皇上,草民一介平民,怎敢妄议国家大事。”
    朱高燧焦急道:“你不是跟本王说,你有办法吗,谦虚什么,快说啊。”
    陈远无语,你这个王爷可以随便说,这里的权贵,一人动一下手指头,都能把我弄死,我敢乱说么。
    “说吧,朕赦你无罪。”朱棣发话了。
    陈远才道:“谢皇上,草民想想问问杨大学士,对安南是什么态度?”
    陈远开头就问首辅,有些失礼,不过朝中杨士奇的态度最明显的,杨士奇道:“皇明祖训有曰,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安明本就不是我大明国土,因为擅自进入,所以一直拖累我大明,其为不详,应当舍弃。”
    杨学士搬出了皇明祖训,这是朱元璋教育子孙留下的遗训,在外交篇就是告诫子孙不要侵犯别人。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大臣们纷纷赞同。
    其实杨士奇说的不错,朱元璋深谋远虑,大明的国力,有这样面积大的国土已经很满足了,就不要去随意扩大国土面积。因为地域太广阔,文化差异,大家不会互相认同。而且只要有一个不认同,起来造反,其他也会跟着起来。这就是秦朝首次一统,面积是前所未有的宽广,而灭亡最快的原因。因为六国的一老一少不会认同秦国。
    后来的汉朝,因为施行仁政,慢慢同化民众,才有三百年的江山。唐朝地域也辽阔,扩展后的很多领土,后面也独立了回去。元朝也是这样,面积最大,也不过百年就灭亡。
    朱棣好大喜功,喜欢开疆扩土。但是没有几十年的同化,就算打下来也会很快丢失,安南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下西洋,修新都,几乎年年征战,把国库都掏空了。因此朱高炽父子不得不进行紧缩的政策,放弃安南,休养生息。
    国富则民强,如果朱高炽父子继续征战,相信明朝活不过一百五十年。哪有三百年江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