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四章 初到安南-《大明威宁侯》


    第(2/3)页

    初到安南,一名守备与三名军士强暴了一名村姑。朱高燧决定责打各四十军棍罚饷半年处理。

    但陈远和于谦两次进言,对于士兵杖八十,守备斩首示众。最终朱高燧采纳意见,还赔偿了苦主白银百两。

    这一举动获得了安南民众的拥护。杨溥已经贴出公告,给百姓分田地。对于小地主,只要顺从明军,予以优待。对于叛军,除主要贼首不赦,其他叛贼,弃暗投明的无罪,杀贼寇的以军功论赏。

    大军加上地方部队,共计三万,驻扎分为三个部分。

    朱高燧坐阵中军大营,参将费瓛和参谋于谦率本部驻于中军左右五里。参将金顺率地方部队驻扎在北面,对黎利形成半包围。

    根据探马来报,这附近百里内均无大桥可通行。上游与下游水道虽然较窄,但水深激流且两岸是悬崖峭壁,大军根本无法通行。现在大军驻扎的正东面面便是这洛水最宽阔平坦的地方。

    河面水流平缓,两岸地势起伏也不大。不过现在是五月中旬,汛期,河水暴涨。水面宽达二十多丈。

    经过商议,朱高燧便调出五千人开始砍伐木材与毛竹制造渡河船只。

    意外的是,安南百姓给明军送来了近百只小渔船。这百艘小渔船一次仅能载八百余人渡河,虽然是少了点。但是只要渡过深水区,其他地方都能徒步过去。

    同时也印证,杨溥的收买人心收到了效果,黎利不得人心,明军拥有敌方所没有的民心。

    北面,黎利把重兵布置在那里。陈远只是把三千骑兵还有弓弩手十五门火炮隐藏在北面,和地方部队一起放在那里,暂时不打算进攻。

    黎利占有地利,蓝山和至灵山南方是高山,城内粮草储藏极多。他们又擅长水,如果从北面攻击,黎利从东边出击,明军就会腹背受敌。

    而且明军长途跋涉,补给困难,不能打持久战。因此陈远定下从东面佯攻,北方实攻的方针。

    他们的目地,必须擒杀黎利,否则后患无穷。

    朱高燧带着陈远等十几名护卫,骑着战马,开始在四周观察地形。

    大军驻扎的地方是一块较高的坡地,中军正在坡顶,四周的地势起伏不大。对面地形开阔,黎利修筑层层堡垒,要打过去不容易。

    陈远驻马立于洛水东岸,远眺着河西,河的西边数十里内也是较为开阔的缓坡。对面暗哨查探,还有士兵在修筑工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