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七章 太子妃求情-《大明威宁侯》
            
            
            
                
    第(2/3)页
    此时宋文帝才后悔杀了檀道济等几位名将,意识到军队确实犹如长城般重要。他登城叹道:“假若檀道济在何至于如此呀!“
    这是自毁长城的故事。
    朱棣的脾气,这自然不是他喜欢的曲目,有些遗惑,自己根本没有点这一出,自己要看的是《点江山》。
    几个妃子坐在他旁边,后边,还有太子妃张氏等人,趁着中间稍停的间歇,张氏上千对朱棣道:“皇上,儿臣有话要讲。”
    朱棣很奇怪,自己的儿子朱高炽也在后面,望去也是一脸好奇。
    “你有何话说?”
    “儿臣以为,今天的戏文说得很好,檀道济是对国家有很大贡献的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因为张狂的小过错被杀,不免让百姓可惜,江山也无人可用。”
    朱棣眉头拧成一股绳:“嗯?”
    “陛下,妾身虽是妇道人家,深居宫中,也知道陈远对于大明的贡献,靖难一事,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那时候,耿姑娘什么都不懂,陈远更是无从知晓,请陛下深思熟虑,珍惜人才。”
    朱高炽吓得脸都白了,连忙跪倒在张氏旁边。
    朱棣的韩妃娘娘比较得宠,傲慢指责:“放肆,好好的当你的太子妃,我们后宫,岂能干政?”
    太子妃又叩了一头,说道:“皇上,官官相护自古使然,有些冤屈,不是亲眼所见,实难发现,您不觉着,大臣们都在为他求情,不免有些蹊跷么?”
    “嗯?”朱棣警觉起来,扭头看向太子,目光只一闪,对太子:“太子,你怎么看?”
    朱高炽组织词语,有些颤抖道:“有罪亦或无罪,都是国法上的事,最终还得皇上您说了算,儿臣哪敢多言。儿臣可不敢说陈远有罪或是无罪,又或者央求皇上判他有罪或是无罪,只是,只是——儿臣觉得,陈远既说其中自有苦衷,唯可对陛下一人说明,陛下就抽个空儿听听,又不碍什么事的。况且,安南于谦送来了叫‘占城稻’这种东西,据说是陈远让他寻找的,恐怕这稻谷除了他,还没有人将此好好播种下去,利国利民。陛下何不让他戴罪立功。”
    朱棣沉默半晌,瞪了他一眼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陈远进宫了,穿着一身皱皱巴巴埋里埋汰的囚服,头发蓬乱,发髻里挟着几根稻草,那副落魄样儿,好不可怜。这是诏狱里的袁彬花了不到一刻钟的夫,特意给他打扮起来的。
    谨身殿里,朱棣正批阅着奏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