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表白-《大明威宁侯》


    第(2/3)页

    可话说回来,虽然她没有做错,但毕竟要杀自己,心里那种裂痕更加大了。换而言之,我理解你的做法,可不代表我能完全原谅你,谁都爱惜自己的小命。

    看她惊慌失措,慨然赴死的样子,陈远又下不了狠心去伤害她,甚至去责骂一下都不忍心。因为她刚才说的不错,汉王必败,等待她的命运,就是全家向朱瞻基摇尾乞怜,看朱瞻基的心情。

    “傻丫头,我也曾向赵王说,要出兵,首先就要杀了我。”

    公主瞪大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良久才道:“三叔待你不同常人,你能为他舍弃生命,他更不会杀你了。”

    “你们要成功,第一,汉王和赵王必须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可是,两位王爷都有自己的算盘,互相防备,给朝廷可趁之机。第二,杀了我,因为我家人在京城,我不可能加入你们,可赵王念旧情,这点我很感激。第三,兵贵神速,出其不意,你想第一步想在山东站稳跟脚,进可攻退可守,想打这个主意,完全是错的,不公平的较量,必须孤注一掷。全军集合,早就该往京城进军,神不知鬼不觉,而如今你们一直在等陛下殡天的消息,错失良机。此去京城千里,消息传来,什么都错过了。”

    公主咬着嘴唇,露出苦涩的笑容:“我也曾劝父王在半月前出兵,可父皇觉得不稳妥,山东都指挥靳荣从济南回复说还没准备好,加上三叔也有心思,就搁下来了,正好遇到刘观的事,我们才趁机先控制胶东。”

    她说着,眼里还有一丝希望:“皇帝殡天,我大哥——朱瞻基至少要登基,还有安排出殡适宜,稳定朝臣,至少需要三个月,我们,并不是没有机会吧。”朱瞻基说起了是她最大的堂哥。

    陈远摇头:“你对你大哥了解太少了,行事不拘一格,文成武就,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吞天的器宇,跟随在先帝身边多年,绝不是两位王爷可比的。”

    谷戢公主黯然,她对这个大哥了解不多,可觉得相信陈远的话,要不然,他不会这么甘心辅助他。

    “我大哥曾经还喜欢一个女子,是你的二夫人,你以后——”

    公主低下头,脸上如红透了的苹果,耳朵发热,声音如蚊子:“为什么不能帮助我们,其实,我,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是你的出现,我才有活下去的勇气,我——我愿意——”

    乐安州。

    朱高煦还没起兵,就迫不及待想当皇帝了,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令朱桓联系英国公张辅,许诺高官,让他做内应。

    然后令人制作龙袍、玉玺等皇帝用品,让新丞相拟诏书:“我乃成祖皇帝之子,国家至亲,靖难之时,为国家披坚执锐,屡屡破敌,先帝曾执手曰:努力向前,使汝为太子。与高炽有何功劳?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佞,今起兵勤王,铲除奸佞,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天下百姓、兄弟宗族之间,尚能互相体恤,而我身为天子亲属,惶惶不可终日,不能保全旦夕之命,时至今日,天下何事不可为呢!

    奸臣当道,国无宁日。

    《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及身,实欲求死。不得巳者,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唯有遵奉祖训,不求讨还所得,只求正朝纲,起兵讨逆,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鉴予心!”

    这是朱高煦起兵靖难的檄文,宰相摇头晃脑的念,朱高煦有些不满,明明是抢皇位,干嘛说什么铲除逆贼。

    “逆贼,谁是逆贼?”

    “这——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元吉他们都是逆贼,会读些文章,压迫武将,霍乱超纲,先帝出殡,王爷是亲子,不准拜祭,岂不是奸佞?”新宰相差点被问倒,灵机一动,回答得滴水不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