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起风】-《大明女伯爵》
            
            
            
                
    第(3/3)页
    而且不仅‘媒体人’具有现代的新闻意识,阅读群体也对于这种时事写作充满热诚,这种热诚具体体现为各类报刊的热卖,还未中午,在京畿之地的各类出版刊物基本都已销售而空。
    这种时人记时事的文章,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它不像野史杂记等,时事文章往往以新闻事件为中心,以事系于日月,有时间、地点、人物及对话、举动等大量的细节描写,以此构成完整的一片报道。而且篇幅不会太长,短则千字,长则数千字,一般都不会超过万字。
    虽然都是商业性质的写作,但文章立意也有所不同,这就是体现各撰稿人的水平。
    邬阑早就遣小火出宫去搜罗今日出版的各类报刊,临近午时小火才从宫外返回,并且带来十几份报刊。
    邬阑将这些报刊在桌案上摊开,一份一份的浏览……通读下来一个总体印象就是,这些文章于作者来说,都带有明显的情感关系或者利害关系,也就是作者在接受、处理和以文章形式传播时事信息时,太过主观而少了一些理性分析。
    邬阑翻遍这十几份报刊,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她扭头问小火:“怎么没有《北商报》?忘了买?”
    小火答道:“没有忘,奴婢特意去问了,就是还没出刊呢。”
    “咦,这是怎么回事?往常可没这种情况发生。”邬阑听闻不禁皱了眉。
    “当时奴婢恰巧在建阳书局碰见了舒先生手下一个‘记者’,听他意思是申时左右出刊,说是内容值得期待,而且还有什么文坛大佬的文章刊出。”
    “哦?”邬阑想了想,又道:“既如此,那你记着时辰再去,先不忙着回来,看看情况再回来给我说说。”
    小火答应下来。
    而在乾清宫的昭仁殿,
    就如同接近尾声的菜市场,此时正好刚过未时。
    一般早朝呈报‘在外之提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午朝呈报才是关于臣民之言,以及涉及民生民意之事,通政司呈报一般都在这时。永明帝没有具体规定午朝时间,通常都是临时组织,参与的人也只限于阁、部、九卿、科道之类。
    今日午朝之重点自然而然就是通政司,左通政已将昨日诣阙状子连同奏本一同呈上,因漕民并非实封上递,其实大致内容都已被知晓。
    左通政呈上之后便立即退下,与众朝臣一样,等待皇帝阅览。等待将近半炷香时间,永明帝才阅览完毕,又等待片刻,才听到皇帝开口说道:
    “先帝常说,百姓的每一次陈诉,每一条意见,每一个怨愤,都可以为朝廷广开言路,洞察民意,肃清吏治;民众若无处申诉,势必铤而走险,所谓‘冤抑不理,乱之阶也’积怨之民,将有乘之而起,为乱者矣。”
    “所以朕就问问诸位,对此,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