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狐之道-《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第(1/3)页
    珠帘抬头看了小羽一眼,道:“牛二是杏花村一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纵然是同村乡邻,他也无所顾忌。”
    小羽道:“我对牛二也有所了解,他不仅是欺男霸女,还是个隐藏了身份的强盗,专门干杀人越货的勾当。
    很多外地来的商贩,都被他盯上,在出城后,被他杀人劫财。”
    珠帘惊道:“我只看他面目狰狞,身上缠绕亡者的怨憎之气,猜想他过去应该杀过人。
    却不想他竟是一个拦路剪径的盗匪。
    果然,我当机立断是对的,不然我相公可能会被他谋害。”
    小羽问道:“他和苏公子是乡人,认识很多年了,为何要害他?是因为你?”
    珠帘解释道:“不仅是因为我,牛二起初觊觎苏家小妹,想讨她当媳妇。
    我相公和婆母知道他的为人,自然一万个不愿意。
    牛二却没脸没皮,经常去苏家附近蹲守,想要调戏苏小妹。
    我相公还和他打了几次架。
    可惜我相公身子不弱,却没练过武术,牛二却精通拳脚功夫。
    先前朱令君还在时,牛二还不敢做得太过分。
    朱令君对衙门内的官吏,管理得十分严苛,遇到百姓伸冤,也一定秉公处理。
    ‘朱一套’和‘七大碗’的赫赫凶名,即便在杏花村,同样家喻户晓。”
    小羽奇道:“朱一套还能管得到乡里的事?乡里有三老呀!”
    “政权不下乡”,对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半年的她,不再是一句口号。
    涉及到乡村之事,找乡老绝对比找县令有用。
    甚至县城里的事,乡老也插得上手。
    因为县城胥吏,很多是乡老举荐上来的“乡里贤才”。
    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百里之地,乡老的权威真不小。
    白珠帘说道:“我婆婆和相公,当然去找过亭长和乡老。
    他们也会严厉呵斥牛二。
    但朱令君去世后,新来的李大人甚至公然索贿,把具状人当成凶犯打。
    李大人的表现,衙门差役都看在眼里。
    过去整肃严苛的风气荡然无存。
    往日县城差役巡视乡里时,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敢胡作非为。
    现在每有差役去了村里,必定索要银钱,还跑到村户家喝酒吃肉。
    牛二便经常好酒好肉地招待那群巡视地方的官差,还拉着亭长和村姑寡妇陪酒。”
    小羽莫名想到了《水浒传》里的“托塔天王”晁盖。
    牛二手中的“人生剧本”,似乎和晁盖的差不多。
    只不过同样的剧本,有的人演成了晁盖,有的人演成了牛二。
    白珠帘继续道:“牛二本就是村中一霸,如今更是耀武扬威。
    等我嫁入苏家,牛二见到了我,又将主意打到我头上。
    一旦我外出,或者我相公外出,他必定过来纠缠。
    有一回我婆婆气不过,再次去找亭长。
    那亭长还姓‘苏’,是我相公本家呢,竟然反过来劝我婆婆息事宁人。
    倒是乡老,哪怕姓‘牛’,依旧公正,又呵斥了牛二几回。
    可乡老住在隔壁桃园村,年纪又大了,请他过来一回都不容易。
    牛二还能提前收到消息,立即逃之夭夭,等乡老离开了再回家。
    之后苏亭长反而责怪我相公无故生事。”
    话说到这儿,应该进入正题了,白珠帘却再次露出迟疑之色。
    她并非迟疑要不要继续说下去,而是迟疑如何把握好尺度。
    嗯,接下来的剧情,尺度有点大。
    白老头道:“羽仙子义薄云天,自会为你主持公道,你怕什么?牛二做了什么,你都一五一十说出来。”
    白珠帘低下头,小声道:“有一回,我提着篮子去村外田里挖萝卜,牛二冲出来,跪在我身下,说我美得像仙子下凡,身上无一处不让他着迷。
    他求我慈悲,可怜可怜他,他实在爱怜我一边说还一边抱着我的腿乱亲乱舔,我心中大怒,却又灵光一闪,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计策。
    我使劲将他推开,跟他说白天人多,改天找个没人的地方他欣喜若狂地答应了。
    我在林子里采摘了些药草,配制了一副能让人内火旺盛、脊背生疮的药。
    去见牛二前,将药倒在水里,泡了一会儿脚,又暗中将狐毒逼到脚丫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