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数不尽吴城硝烟(二)-《将骨》


    第(2/3)页

    之后闽越王北征东瓯,南击南越,百越诸民因此臣服,周边的刘姓诸国均以财物珍宝讨好闽越国,闽越国已成为西汉王朝南方的一股强大势力。

    有汉以来一则是因为国力没有恢复,一则是因为刘彻之前的帝王们都奉行黄老之学治国不愿意为了闽越之地妄起兵事,所以就没怎么管闽越王在这边折腾。但是到了刘彻这一朝就不一样了,刘彻自然无法容忍自己的治下有一个如此强悍而过不服管理的王国,于是闽越之地一有战事刘彻便会派人来敲打敲打,只不过刘彻继位之后的心腹大患乃是匈奴,在匈奴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刘彻对闽越敲打的力度一直掌握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闽越王郢率兵击南越,汉武帝派遣卫青发兵击闽,当时的闽越王驺郢的弟弟余善,审时度势,以为与汉廷对抗实为下策,遂与王族合谋除掉驺郢王以谢天子,希望汉廷罢兵,以保闽越社稷的完全。那一回汉武帝也确实化了干戈为玉帛,后立无诸孙丑为王,并改称为越繇王。但余善的威望远过于丑,有号召力,倍受拥戴,越繇王驺丑也奈何不得,汉武帝又索性下诏封余善为东越王,与越繇王并处,但实际上越繇王由此而成为东越王余善的附庸。驺丑在闽越之地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之后这几年闽越在余善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国势日盛。如今余善手里有了钱便又不规矩了,开始发兵攻打南越,实际上是重蹈了驺郢了覆辙,看起来余善好似愚蠢无比不可理喻,实际上这也非是不能理解。因为在余善眼里,那百越(东瓯、闽越、南越)都是越王的后裔,自然是要统一的,而且现在闽越势力大了,余善可能也认为刘彻一时忙着跟匈奴人打仗不太会来理会他,他正好可以趁机将百越给统一了。至于统一百越之后如何,那就不得而知。

    听了孔进的称述,秦城和东方朔也都明白了当下的形势,秦城便问道:“会稽郡有多少可用之兵?兵种配置如何?”

    “回秦将军,全郡兵卒三万余,临时可调用之兵两万。步卒材官约八千,舟师楼船士一万,另有两千余骑兵。”孔径如实道。

    秦城点了点头,示意了解。会稽郡能有如此堪称雄厚的兵力也是刘彻这两年防范百越的结果,毕竟会稽是南下闽越的前哨,闽越王本来就不**分,会稽郡的兵力少了大汉在处理闽越的问题上还真没有底气。秦城到现在也算明白过来,怪不得刘彻不让自己带兵过来,会稽郡有如此兵力,加之自己背后又有大汉作为后盾,要是自己还解决不了闽越之地的问题那就显得太无能了。毕竟现在闽越王是攻南越而不是攻大汉。

    至于骑兵,虽然数量少但也够用了,毕竟这地方不比中原更不比草原,地势崎岖骑兵多了也没多大用处。倒是舟师楼船士的作用要大的多,闽越之地多河川,水军(舟师)自然是大大的有用。

    跟孔进等人初步了解了一些会稽郡和当下的情况,秦城便让众人散了,自己和东方朔等人回去谋划对策。

    房间内,秦城,东方朔,公孙策相对而坐。秦城和东方朔作为这回行动的最高指挥,自然要先交流一番得出个大概的行动思路,然后再去让众人商讨,要不然到时候人多一片喧闹或者是大伙儿都沉默不语,一时很难得出真正有用的结论。窦非虽然只是一介贫民也在场,现在还不是正式商议的时候,让他在旁边听着或者出出主意也没什么,就当是秦城的私人幕僚了。

    “秦兄,你领兵征战多年,这种事情你拿手,你怎么看?”沉默了一阵,东方朔开口问道。

    “若是单纯的刀兵相接两军对垒我自然擅长,但是这回的情况明显不同,你我既要给余善施压,迫使他放弃攻打南越,又不能跟他太翻脸,把他从现在的位置逼迫到反抗大汉的层面上去。其中讲究如此深奥,公孙兄久在陛下身边,对此倒是应该比我更加在行才对。”秦城微笑道,他能不能解决闽越之地的事是一回事,但是这回刘彻自然让东方朔跟着自己来处理这事,自然是存了让东方朔立功的心思,秦城怎么能自己把什么都揽在肩上?功劳自然要分给东方朔和公孙策一些,如此对东方朔和刘彻都有益,当然也就能对自己有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