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难念的经(下五)-《盛唐破晓》


    第(2/3)页

    “臣以为不可”宰相班首位的武三思坐不住了,也亲自下场,“万给事长于刑名,却于民政不甚了了,此行江南道,赈灾抚民之责甚重,应另择妥当人选,免得玷辱了朝堂名望,徒惹物议”

    话音落地,卢照印眉头挑了挑,双手抄在袖笼子里,双目微阖,超然物外,却恼了给事中万国俊,他本就是心胸狭隘之辈,三角眼无时无刻不算计人,现下眼眶充血,怕人得紧,终是不敢与武三思放对,将头垂了下去,免得让人察知。

    “哦?倒也有几分道理,三思可有适宜人选?”朝堂政争比干巴巴的奏本更令武后喜欢,她从容容看着座下你来我往,这些人倒也有几分长进,不像以往举荐自己人贬低旁人,都举荐起旁人来了,倒也有趣。

    武三思稍一沉吟,“陛下,臣以为江南道之事,不只事关财赋,更是房州所在,应以稳妥为上,御史中丞葛绘曾有调理河北道的经验,整饬吏治之时,仍能检拔能臣,力保河北道官场无大震荡,粮秣供给络绎不绝,再去江南道,最为驾轻就熟”

    这话就透着挑拨之意,葛绘在河北道大杀庐陵王党羽,再去江南道,别的不说,房州那边指定是要下绊子聊表心意的,再说了,此去江南道,路途遥远,少则数月,多则经年,他那御史中丞的位子,定会被人算计了去。

    葛绘自己想得更深一层,他有意趁着严善思执掌春官衙门的契机,在此次春闱有所作为,笼络些新鲜血液,怎会在此时离了京畿腹地,他阴沉着脸,眉眼一飘,早有数个朝官出列,七嘴八舌反对。

    御座上,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微微动作,冬官尚书李尚隐、太仆寺卿崔湜等泥胎木塑登时还魂,也纷纷反对,用的理由却是扎心,“葛中丞梳理河北道,在彼威望高涨,若再有江南道一行,耕耘地方过密,恐有伤臣子福分”

    另一边的谢瑶环,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微微酸涩,她性情清冷,惯于独行,不结私人,不蓄势力,却是帮不上郎君什么忙,想了一想,又释然,要是自己也像上官婉儿那样长袖善舞,怕也要像她那样,含着笑,帮着忙,却也捅着刀。

    朝中争执不下,脸红脖子粗,吵成了一锅粥,武后一怒拍案,“统统住口”

    三度流放三度还朝的凤阁侍郎魏元忠出列禀奏,“陛下,臣举荐侍御史冯君衡,冯御史为言官清流,官声颇佳,曾任江南道潘州刺史,又出身岭南冯氏,必能事半功倍”

    朝臣们面面相觑,冯君衡是已故越国公冯盎的孙子,却是个难以找到茬子的人选。

    “准奏”武后思量了片刻,径直定案,“冯君衡不日出京,为江南道观察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