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格局打开,全球语言都都纳入进去-《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


    第(1/3)页

    

    大概在晚上七点半的样子,周易才看完第一本python书籍。

    周易感叹,比起上一次粗略的学一下,这次才是真正的掌握。

    信息学一级与人工智能一级,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第二本书,周易都觉得没有必要看了。

    就在周易准备归还书籍的时候,夏雪已经带着消息回来了。

    周易说道:

    “出去说罢,这里是图书馆。”

    夏雪点了点头,轻轻嗯了一声。

    图书馆之外,

    夏雪说道:

    “包院长说是个好想法,如果你真能有这方面的技术,文学院的一些老师与研究生都会来加入这项工作。

    还要就是,明天包院长让你去找他面谈。”

    周易点了点头,说道:

    “好。明天我上午去找他,他应该有时间吧?”

    “院长明天上午没课,可以去。”

    “嗯,明天再说吧,先去学习。”

    不一会,周易归还了两本书之后,就开始继续写牛顿问题的证明论文,

    这篇论文如果发表之后,一直研究开普勒猜想的人很可能直接从中获得启发,一举证明出来。

    所以周易准备同时投稿。

    牛顿问题与开普勒猜想本来就是孪生问题。

    只要能看懂其中一篇论文的证明,另外一个问题的证明也会随之解决。

    一直到图书馆闭馆,周易送夏雪回到寝室之后,才开始思考今天白天准备写的科研助手程序。

    其实从很早很早之前,就有无数的数学家为了研究开普勒猜想,诞生许多的新的数学分支与理论,而算法只是应运而生。

    这些算法,大多数被拿去应用在了通讯、电信讯号等各个方面。

    当初镁国数学家沃特森(g.    l.    watson)在20世纪六十年代解决了八维空间的牛顿问题,他们就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理论成果的应用价值,很快发明了信号编码技术,

    成功制造了信号调制解调器,极大地加快了通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互联网仍然在应用着这项技术。

    周易这项技术也是通过567维空间的牛顿问题,才迸发出来的灵感。

    当然李沁沁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等级突破,才让周易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应用的价值。

    回到寝室之后,周易就开始了程序的编写。

    不得不说,python确实是一门优秀的编程语言,简单明了,周易先了解了类似软件的基础代码之后,就开始了飞速的敲键盘。

    对于现在的周易来说,肯定是最好的编程语言,

    但是对于其余的程序猿来说,那就不一定。

    如何让一群弱不禁风,亚健康的程序猿大打出手,无疑是在群里默默的问一句,

    “python、java、c、c++与php,哪一种语言是最好的编程语言。”

    为了这个,他们会引经据典,长篇大论,陈述自己所用的编程语言的好处,直至争个你死我活才罢休。

    写到了晚上两点,周易把核心代码保存之后,便洗漱睡觉。

    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

    涉及到的东西太多,核心代码也不能给别人知道。

    所以周易只能亲力亲为。

    翌日一早,周易依旧六点起来,

    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天,从写论文开始。

    一直写到了八点,周易才带着平板与电脑出门,到食堂要了四个包子、一碗牛肉面,

    吃完之后打着饱嗝的往文学院而去。

    不多时,周易就来到了包院长的办公室。
    第(1/3)页